ACM-OJ|English
社会实践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团学工作 >> 社会实践 >> 正文
【寒假实践】追寻红色足迹 淬炼青春初心
  时间:2025-02-13 13:55  来源:    浏览

寒风中,淮河水奔流不息,仿佛仍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2025年2月7日下午,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“星火燎原”社会实践团队一行9人,走进河南省息县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,以“重温铁血岁月,赓续红色血脉”为主题,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红色历史学习实践活动。  

图1 团队成员在纪念馆前合照

踏入纪念馆,团队成员的目光被展厅入口处巨幅浮雕吸引——画面中,刘邓大军将士迎着炮火抢渡淮河,船工弓身摇橹,战士持枪冲锋,浪涛翻滚间尽显无畏气魄。讲解员指向一件展柜内的老式步枪介绍:“这是当年渡河战役中使用的‘汉阳造’,枪身上的锈迹和磨损,记录着每一场生死搏斗的痕迹。”  

在“千里跃进伟大创举”展厅,一幅泛黄的《挺进大别山行军路线图》让队员们屏息凝视。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和箭头,勾勒出1947年刘邓大军突破敌军封锁、千里奔袭的战略轨迹。队员王延瑞感慨道:“从太行山到大别山,这支队伍用双脚丈量山河,用信念撕破黑暗,这是何等的魄力与担当!”

图2 团队成员参观纪念馆

活动当天,团队在刘邓大军渡淮纪念碑前举行庄严宣誓仪式。寒风掠过淮河岸边的松柏,9名青年学子整齐列队,将亲手制作的松枝花环敬献于碑前。队长陈默带领全体成员诵读《青年誓词》:“以革命先烈为镜,铸忠诚之魂;以红色历史为炬,照奋斗之路!”铿锵誓言回荡在纪念馆上空,与淮河的涛声交织共鸣。  

参观结束后,团队围坐在纪念馆学术报告厅,围绕“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渡淮精神”热烈讨论。队长段宏运说到:“作为信息学科青年,我们虽不必直面枪炮,但科技竞争亦是无声的战场。从‘抢渡淮河’到‘智渡难关’,变的是战场形态,不变的是敢为人先的胆魄!”  

图3 院旗照片

夕阳西下,团队成员登上纪念馆观景台远眺淮河。当年刘邓大军从这里挺进大别山,揭开战略反攻序幕。如今,这片土地上的青年正以红色基因为坐标,书写新时代的“挺进”篇章。

暮色中,纪念馆的灯光次第亮起,犹如不灭的精神火炬。离馆时,队员们在留言簿上写道:“淮河记得每一朵浪花的呐喊,历史终将见证——吾辈青春,必不负山河重托!”  

(撰稿人:单卫浩 审稿人:温谨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