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CM-OJ|English
社会实践
首页 >> 团学工作 >> 社会实践 >> 正文
【暑假实践】溯黄河文明之源,铸民族复兴之魂
  时间:2025-09-16 19:24  来源:    浏览

8月30日至31日,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“基层助老养老服务”实践团奔赴河南省郑州市,开展了以“溯黄河文明之源,铸民族复兴之魂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。结合计算机专业特色,队员们尤为关注两地场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智慧化展示手段,思考科技在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中的赋能作用。团队在两天内先后深入黄河博物馆与郑州烈士纪念馆,通过实地参观、现场教学与专题研讨,系统探寻了母亲河所孕育的灿烂文明,深切缅怀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革命英烈,完成了一次融国情教育、专业思考与党性锤炼于一体的深刻实践。

8月30日,实践首站定于黄河博物馆。作为全面展示黄河自然史、文明史与治理史的专业场馆,其丰富的馆藏即刻将队员们带入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。

在“流域地理”展厅,巨大的黄河沙盘与动态的水文地图清晰勾勒出黄河的脉络,使其“铜头铁尾豆腐腰”的特性直观呈现。而“民族摇篮”展厅则成为了队员们流连忘返之地。一件来自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盆,以其红底黑彩的鱼纹图案,引发了热烈讨论。“这不仅是件容器,”队员王梓杭感慨道,“陶土的成分、烧制的火候、纹饰的绘制,无不体现着远古先民的科技萌芽与艺术审美。黄河水滋养了泥土,更滋养了最早的中华智慧之光。”

除了厚重的历史,馆内现代化的展示技术也引起了队员们的兴趣。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“复原”的古城遗址、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的文物深度解读、以及巨大的数字化黄河流域动态沙盘,都让实践队员、计算机专业的娄少杰感慨不已:“这些技术我们都在课上接触过,但亲眼看到它们如何让古老的文明‘活’起来,感受完全不同。这为其未来的项目开发,比如为博物馆设计交互程序、搭建数字馆藏系统,提供了非常棒的灵感。”

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学子,实践团对“千秋治河”展厅抱有极高期待。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壁画到汉代“瓠子堵口”的历史记载,从清代“河工模型”的精密结构到现代“小浪底水利枢纽”的巨型沙盘,一部中华民族与黄河水患不屈不挠的斗争史栩栩如生。队员娄少杰看得尤为仔细,他说:“‘黄河宁,天下平’。古代埽工、堤防的智慧令人惊叹,而现代工程科技更展现了人定胜天的力量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,我所学习的专业知识,最终目的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上的家园和粮仓,这是历史的传承,更是我们工大学子的使命。”

8月31日,实践团怀揣敬仰之情,步入庄严肃穆的郑州烈士纪念馆。气氛瞬间变得凝重,从辛亥革命的烽火到抗日战争的硝烟,再到解放战争的史诗,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通过文物、图片与光影技术重现眼前。

在抗日英雄吉鸿昌烈士的展柜前,队员们久久驻足。一件褪色的军大衣、一支锈蚀的钢笔,尤其是那封就义前写下的“恨不抗日死,留作今日羞。国破尚如此,我何惜此头!”的绝笔诗复印件,让所有人为之震撼。讲解员动情地讲述着他变卖家产支援抗日、英勇就义时“死也不倒下”的故事,许多队员的眼眶已然湿润。

图一 实践队员在郑州烈士纪念馆内认真观看展览、聆听讲解

转身来到杨靖宇将军的展陈区,面对敌人剖开将军腹部后发现的只有草根、树皮和棉花的史料照片,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壮与崇敬在静默中弥漫。队员刘宏义哽咽道:“我以前知道他们伟大,但从未如此具体地感知到这种伟大。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冰天雪地中战斗到最后一人?是信仰,是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最深沉的爱。他们的青春永远定格在牺牲的那一刻,而我们今天的青春,正享受着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斗?”

在深受震撼的同时,队员们也自发讨论起科技手段在红色教育中的更多可能性。队长王梓杭提出:“我们是否可以运用所学的虚拟现实(VR)技术,开发沉浸式的红色教育体验,让同学们能‘穿越’回那段烽火岁月,更深刻地理解先烈们的付出?” 大家认为,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,传承红色基因不仅在于铭记历史,更在于如何用创新的技术手段让红色故事传播得更广、更深入青年之心。

在纪念馆的党旗与英名墙下,实践团中的党员队员们自发列队,重温入党誓词。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……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!”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厅内回荡,既是对先烈的承诺,也是对自身的鞭策。

图二 “基层助老养老服务”实践团在出征前合影

为期两天的实践虽短,但其内涵丰富,影响深远。它巧妙地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与精神之魂相串联,为河南工业大学的学子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大思政课。

黄河的澎湃与不朽,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与创造力;烈士的鲜血与信仰,铸就了民族复兴的基石与路标。通过此次实践,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黄河生态保护、国家粮食安全等重大战略的理解,更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中汲取了磅礴的精神力量。

大家一致认为,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尤其是作为未来数字中国的建设者,此次实践让计算机专业的队员们更加明确了肩上的责任。大家认识到,代码不仅能构建虚拟世界,更能赋能历史文化传承、创新红色教育模式、服务社会民生。必将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悟转化为刻苦学习、钻研专业的强大动力,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青春誓言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工大学子的智慧和力量。

(撰稿人:武智宇 审稿人:苑巧翔)